江苏南京预算执行审计获市人大充分肯定
2017-09-01

市审计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依法开展审计工作,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审计工作报告内容详实,全面覆盖四本预算,审计广度、深度、力度不断增强”。“审计报告全面、客观地揭示了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市人民政府应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责成财政及有关部门认真进行整改”,“审计报告全面、深入、细致,反映问题一针见血,整改建议很有针对性”。8月18日,江苏省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南京市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作的2015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广泛赞誉,普遍认为审计成效明显,较好地履行了经济卫士职能。



该局高度重视市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面对改革发展新形势,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围绕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以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为目标,以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大力创新审计工作方式,审计工作亮点凸显,充分发挥了宏观性建设性作用。



亮点一,创新审计理念和思路,优化审计工作方式。一是注重政策落实跟踪。把促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作为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各类审计项目中,始终关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重大项目推进、重点资金使用管理为着眼点,加强监督和跟踪问效,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注重整合审计资源。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进一步加强审计项目的计划统筹,确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有效整合市、区两级审计资源,同步开展涉及全局或行业性的重点资金和重大项目审计,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性和宏观性作用。三是注重运用大数据审计。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审计平台建设,优化完善审计数据分析预警模型;充分运用财政、税务、社保、企业等数据资源,加大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及跨行业、跨领域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提高审计能力和审计效率。四是注重审计整改落实。持续跟踪检查整改情况,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审计过程中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有关问题,同时,加大问责和公开力度,大力促进整改。



亮点二,审计工作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增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首次对市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审计。全面反映市本级“四本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全面评价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结果,重点关注财税收入组织、重点支出保障、预算调整、财税政策实施等情况,促进决算草案编报的规范性、完整性。二是进一步深化预算执行审计。围绕预算管理改革推进,重点关注零基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效率、存量资金盘活、支出结构优化、政府性债务控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覆盖面,在对全市108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筛查比对的基础上,扩大延伸核查范围,重点对30个部门及下属单位实施了现场核查。通过审计促进财政转型创新政策推进,不断提高预算约束刚性和预算管理绩效。三是深化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继续拓宽专项资金审计覆盖面,按照3-5年轮审一遍的要求,聚焦创新引领和民生改善,对涉及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生态环境等方面的8个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审计资金量达到市本级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30.26%。重点关注资金使用规范性、重大项目推进、政策措施落实和制度建设的完善,促进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促进政策落地见效。



亮点三,突出重点,深入揭示转型创新改革推进大背景下存在的主要违规问题和体制机制及制度性障碍。在今年的审计中,围绕促改革、促发展,突出政策落实、预算执行、项目推进、资金使用、管理绩效等重点审计内容,深入揭示当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财税管理和预算执行方面,主要反映了税收征管有待进一步完善,存量资金有待进一步盘活;零基预算管理尚未落实到位,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部分单位年末结余结转仍较大;预算执行力不够高,支出进度不够均衡,年底支出相对集中,部分项目预算执行率较低;培训费等费用控制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社保统筹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城维资金管理办法尚未出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反映了部分专项资金、资产使用管理不够规范;地铁项目建设资本金筹集、公共平台建设及科技产业化、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运作、中专校布局调整等4项政策措施落实尚不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耕地保护补贴、国有土地拆迁服务费等相关制度尚不完善。